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净化设备在线>资讯列表>2022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丨基于源头治理的催化裂化烟气及二次污染物绿色减排技术

企业推荐

更多

2022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丨基于源头治理的催化裂化烟气及二次污染物绿色减排技术

2023年07月04日 08:52:28 人气: 23840 来源: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在20位院士、30多家提名机构和100余位提名和评审专家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环境技术进步奖”圆满完成,27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的获奖成果包括国际专利21项、发明专利530项、实用新型专利等其他知识产权538项;2019-2021年,相关产值高达642亿元,实现利润126亿元,充分体现了我国环境技术创新实力。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将陆续发布获奖项目简介,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注:所有发布材料均由获奖单位提供。)
 
  项目名称:基于源头治理的催化裂化烟气及二次污染物绿色减排技术
 
  项目编号:HJJS-2022-1-06
 
  获奖等级:一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完成人:宋海涛、曹东学、孔凡忠、周建华、邹长华、范宜俊、钟贵江、陈辉、崔守业、卢翔、姜秋桥、杨斌、沙昊、凤孟龙、赵东越

项目团队照片
 
  项目简介:
 
  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是炼油企业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实施以来,为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大多数炼厂为催化裂化装置增加了一系列烟气后处理设施,如湿法脱硫、SCR和LoTOx等控制烟气SOx和NOx。但近年来普遍反映后处理设施具有运行成本高、设备腐蚀、系统结盐等问题,且易导致有色烟羽以及废水中盐、氨氮和COD等二次污染物超标排放。
 
  项目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实践,结合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工况特征,开发了基于源头治理的催化裂化烟气及二次污染物绿色减排技术。通过催化助剂将再生烧焦过程中产生的气态污染物原位脱除,同时优化脱硫脱硝后处理设施操作,可降低其运行负荷,消控有色烟羽,降低废水氨氮、COD、TDS等二次污染物排放,抑制系统结盐,延长装置运行周期。针对尚无烟气后处理设施或装置检修、开停工等特殊工况,亦可通过强化助剂应用控制烟气污染物排放。该项目集成催化材料创新、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获得国际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篇、SCI论文4篇,形成国际标准1项,荣获2022年度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届技术发明一等奖。
 
  增强型RFS硫转移剂及RDNOx脱硝助剂先后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中国台湾中油等56套催化装置上推广应用,新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32亿元。增强型RFS硫转移剂和RDNOx脱硝助剂能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实现烟气SOx、NOx高效源头减排,为炼厂节省成本超3亿元/年。据统计,近三年应用本技术累计减少SOx排放8.5万吨并实现硫磺资源化回收、减少NOx排放1.4万吨,节省碱液35万吨以上,减少废水盐排放超18万吨,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0万吨/年MIP装置烟气污染物源头治理示范项目

120万吨/年LTAG装置烟气污染物源头治理示范项目
 
  获奖感言:

宋海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炼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速,未来炼厂是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综合性炼厂,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石油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本项目聚焦炼化企业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围绕“四个面向”战略部署,开发了基于源头治理的催化裂化烟气及二次污染物绿色减排技术,为炼化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全面调研国内外研发进展、注重建立接近工业实际的科学分析评价方法、及时掌握现场数据和企业需求、重点关注技术经济性是成功的关键。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与各位专家同行开启更广泛的技术和产业合作。感谢协会对石油化工行业环保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原标题:2022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基于源头治理的催化裂化烟气及二次污染物绿色减排技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