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净化设备在线>技术列表>食用菌栽培温湿度要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

企业推荐

更多

食用菌栽培温湿度要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

2025年02月27日 08:09:04 人气: 359 来源: 杭州特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菌的温湿度及光照条件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不同的菌种在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环境的要求也各有差异。下面将详细探讨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这几种常见食用菌在养菌、出菇期间的温湿度及光照管理要点。
 
  杏鲍菇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其养菌期间对温度的控制尤为关键。通常,应将温度维持在24℃左右,这有利于菌丝的健康生长。同时,空气湿度需保持在60%-65%的范围内,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菌丝生长受阻。在走菌阶段,杏鲍菇不需要光线,因此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培养。此外,每天需进行1-2次的通风,每次持续0.5-1小时,以确保菌丝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同时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菌丝活力。
 
食用菌栽培温湿度要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
(3kg超声波加湿机)
 
  姬菇属于中低温型菇类,其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28℃,但最适温度为25℃。在出菇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0-22℃,超过22℃将导致原基难以分化,夏季高温时姬菇往往不出菇。在转潮期养菌时,温度最好维持在20-22℃,这有利于姬菇的连续出菇。湿度方面,菌丝体生长期培养料的湿度应保持在65%,空气相对湿度为60%;而出菇期空气湿度需提高到85%-95%,转潮期养菌时湿度则应控制在80%以下。光照管理上,姬菇发菌期不需要光线,但子实体分化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强度以600-800lx为宜,子实体伸长期到采收阶段则需适当减弱光强度。
 
食用菌栽培温湿度要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
(12kg超声波加湿机)
 
  秀珍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为2-35℃,但最适温度为24-26℃。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10-26℃。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可选择合理的栽培季节进行种植。湿度管理上,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湿度为60%-65%,发菌期环境湿度以65%为好;出菇及生长阶段则要求场地湿度提高到85%-95%。光线方面,秀珍菇发菌期同样不需光线,但在出菇和菇体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强以在出菇场角隅里能看清报纸上5号字为准。
 
食用菌栽培温湿度要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
(36kg超声波雾化加湿机)
 
  白灵菇是一种中温偏低型品种,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28℃,超过35℃即停止生长。菇蕾分化温度为0-18℃,以8-13℃为最适宜。子实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8-25℃,最适宜温度为13-18℃。在空气管理上,白灵菇为好气性食用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以避免产生畸形菇。光照方面,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会更好;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则需要一定散射光,特别是菇蕾分化阶段散射光刺激尤为重要,光线需求范围为200-1500勒克斯,但要生产盖大柄短的优质白灵菇,光线必须在800勒克斯以上。
 
食用菌栽培温湿度要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
  茶树菇生长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具有较强的温度适应性,菌丝在5-35℃下均能正常生长,但最适温度范围为18-28℃。茶树菇属恒温结实性菌类,出菇不需要温差刺激,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3-28℃,最适宜为18-24℃,20℃时出菇速度最快。湿度管理上,茶树菇栽培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5%左右,子实体形成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生长过程则要求较低,因此在菇期先保持空气相对湿度100%,待出菇后降至85%则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光线方面,茶树菇菌丝生长过程通常不需要光照,但其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食用菌栽培温湿度要求:杏鲍菇、姬菇、秀珍菇、白灵菇和茶树菇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温湿度及光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根据不同菌种和生长阶段的具体要求进行科学调控。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设施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栽培管理方案,以实现食用菌的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