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净化设备在线>资讯列表>《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根本好转,NOx污染物排放减少30%

企业推荐

更多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根本好转,NOx污染物排放减少30%

2022年10月20日 08:49:23 人气: 19898 来源: 上海交通
  进入新发展阶段,上海交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上海交通将立足“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革新思维模式,坚定战略取向,努力实现更加“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美好交通愿景,为上海加快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支撑。
 
  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表现为“五个要求”: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提升交通支撑能力,二是拓展发展空间格局要求加速重构综合交通体系,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升交通服务能级,四是适应新科技新形势要求交通系统主动革新,五是应对新约束新风险要求交通治理体系加快转型。
 
  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在发展理念上要实现“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区域及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交通服务品质与运行效率统筹发展,更加注重交通增量设施与存量设施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交通智慧绿色韧性发展,更加注重交通领域多元化社会共治。
 
  未来十年,上海交通发展的总目标是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的交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人本
 
  以人为本、交通为民的理念更加凸显。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出行选择更加丰富,全龄友好性显著提升,交通环境更好适应创新型社会和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交通秩序和安全显著改善。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形成“30-45-60”新城出行圈,引导职住平衡,降低极端通勤人口比例,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持续下降。
 
  高效
 
  建成融入国家交通网络主骨架、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与本市国土空间布局相协调、多种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
 
  智慧
 
  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工具自动化、交通服务管家化、交通治理孪生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基本实现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交通枢纽与通道全面智慧化,全面实现出行“一票制”、货运“一单制”、付费“一码通”,智能网联服务场景融入市民生活。
 
  绿色
 
  绿色出行体系更加健全,中心城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75%。货运结构更加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交通生态环境影响根本好转,NOx污染物排放减少30%,力争实现交通碳排放量(不含航空、水运)达到峰值,确保航空和水运碳排放量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韧性
 
  动态适应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扰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打造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体系,应急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保障交通正常运行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
 
  未来,围绕总目标,将坚持三大战略取向:
 
  坚持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
 
  践行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强化交通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促进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均衡交通需求分布。推进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复合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交通与互联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交通服务的外延与内涵。强化交通与城市协同治理、与区域联动发展。
 
  坚持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发展
 
  在用地、投资、建设、运行、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大力支持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和高品质公交专用道建设,保障公交、慢行路权优先,合理布局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强化小客车需求调控,综合施策降低小客车出行依赖,保障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总体受控。把握新城建设和城市更新契机,优化设施配置,提升服务体验,让绿色交通出行成为新时尚。
 
  坚持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推动交通领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现代治理思维,更加突出区域差别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更加强调法治、数治多手段综合治理,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交通治理,全面提升交通治理效能。
 
  编辑|邱志达、张灵芝
 
  原标题: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系列解读(二)——上海交通未来十年之愿景目标篇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